標題: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及葡萄王生技產學研三方攜手合作,挺進新世代益生菌/後生元之商品化實現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及葡萄王生技

產學研三方攜手合作挺進新世代益生菌/後生元商品化實現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品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以下簡稱臺大醫學院)及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葡萄王生技)於2024年3月22日假臺大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由食品所廖啓成所長與臺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及葡萄王生技曾盛麟董事長代表簽署共同攜手推動新世代益生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及後生元(postbiotics)商品化。臺大藥學系梁碧惠教授、醫學院蔡慧慧博士食品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謝松源主任、黃建勳研究員,以及葡萄王生技陳炎鍊總監、林詩偉廠長共同參與簽約儀式。

 

 

隨著全球微菌(microbiome)產業鏈發展日趨成熟生技食品及製藥公司積極推進研發路線聚焦於預防保健和疾病改善的新代益生菌逐步完成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並依食品及藥品之法規規範完成准證,於歐美等市場推出相關產品微菌療法的進展為醫藥和大健康領域開闢了新的藍海,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5.5億美元

相比於國外,國內的微菌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自從本國衛福部於2018年9月發布特管辦法,新增了用於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的微菌叢植入治療技術(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各大醫療機構便積極投入其中。2018年,國科會動人體微生物相專案計畫,至今已進入第七年。在國科會多年的支持下,台灣的微菌發展已從基礎研究進展到科研成果轉化為新創企業的階段,目前正朝著實證醫學和商品化的方向前進。

食品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近年致力發展微菌培養體技術平台包括導入高通量厭氧菌單細胞分選高通量微生物快速鑑別質譜分析技術整合絕對厭氧菌培養菌種多相分類鑑定、菌株高精度分型長期保存技術,打造國內首創與國際同步新世代培養體平台,從而加速分離培養重新發現、保存和鑑定本土世代益生菌包括已知菌種Akkermansia muciniphilaAnaerobutyricum halliiChristensenella minuta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Ruminococcus bromii以及尚未培養新菌種(new species)為微菌研發提供關鍵生物材料

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洞察到改善菌失衡對疾病治療具關鍵性角色,在2010年即展開微菌轉譯醫學研究長期追蹤雙胞胎新生兒腸道菌變化,成功在幼童發病前辨識出過敏相關致病菌。近年來,研發團隊陸續發現了腸道分離的菌株經動物試驗及臨床研究證實改善過敏性發炎並清除B型肝炎病毒具有開發成新世代益生菌之潛力

葡萄王生技長期以開發「類新藥」的世代益生菌產品為目標,具備領先國內業界的發酵技術和全台第一產能的發酵設備亦是台灣益生菌的領導廠商,基於全球微菌研發及生產製造的蓬勃發展,持續精進高厭氧腸道之發酵製程包括A. muciniphilaBacteroides plebeiusClostridium butyricumR. bromii等。此外持續鑽研益生菌代謝物、去活菌體及外泌體(exosome)的功效性開發,成為臺灣首家進行益生菌外泌體研發的保健食品廠。

三方望在新世代益生菌和後生元產品的研發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食品所憑藉其在微菌探索中掌握的高階培養體學技術,臺大醫學院以其卓越的轉譯醫學研究能量,而葡萄王生技則是以其在高厭氧微生物量產製程與益生菌商化的豐富經驗為後盾,共同攜手發展台灣第一微菌產品